当前,中小企业正面临严峻的融资困难问题,这是一个没有太多争议的判断。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攀升;民间“高利贷”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目前,有相当部分人认为,收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们称之为“货币政策论”。“货币政策论”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超调,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和出现“倒闭潮”,主张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微调。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失当,主张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以价格型政策工具取代数量型政策工具。
对此,笔者认为,货币政策收紧是影响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理由如下:
第一,收紧货币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增加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和融资成本,会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并不存在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关键是如何通过信贷政策将流动性充分地引导到实体经济中,而简单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第二,虽然商业银行在上报中小企业贷款数据时有多报的动机,个别情况下也可能将小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和一些大企业的小额贷款纳入中小企业贷款范畴,但总体上来讲,央行《报告》中关于中小企业贷款增长速度快于大企业的数据还是能够基本反映实际情况的。当然,由于金融危机后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而正在进行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以及当下通胀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涨等,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增加很快。因此,不能简单地据此认为贷款余额增长就表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三,即便在存款准备金率已到历史高位的情况下,银行系统内依然有大量“闲置”的信贷资源,信贷资源仍显得相对“富余”。根据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今年第二季度末,“四大银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存贷比”都低于甚至远低于银监会披露的银行业平均水平。虽然这些“闲置”的信贷资源有央行和银监会严厉信贷政策的因素(比如某一家银行存贷比再低,当年信贷规模也只能增加有限的百分比),但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占据了太多的存款资源。
第四,央行当前所采用的“提准”政策是差别化的“提准”,是具有结构化特征的总量政策。
第五,社会融资总量已经成为判断流动性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是“更为合适的统计监测指标和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并且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银行贷款在其中的比重将会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南方担保网
转载:裕丰泰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