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新浪财经网
来源:金融时报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后,国内普惠金融发展速度与质效均显著提升,信息不对称、企业押品不足等融资“痛点”悉数缓解。这里面有监管层的指引与鼓励,有传统金融机构自身转型需要,也有更多类型机构的创新,一起将普惠金融的版图绘制得更为细致。
日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中国普惠金融的覆盖水平在全世界属于领先水平,主要体现在规模和价格两方面。
以普惠金融供给侧的主导力量银行信贷为例,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高5.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6958亿元;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9.3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9%,比各项贷款增速高9.2个百分点。
价格端在过去一段时间也持续下行。2019年前5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9%,较2018年一季度平均贷款利率下降0.92个百分点。曾刚表示,更多主体的参与竞争、科技手段的使用、资金成本的下降,共同推动普惠金融目标群体贷款利率走低。
填补结构性空白
普惠金融目前依然存在结构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曾刚告诉记者,普惠金融大框架下,细分市场的供求情况有明显差异——高端客户供给已相当充分,须防止“垒小户”现象出现;一些低端的“长尾客户”则面临机构下沉不足、供求失衡的问题。
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普惠信贷聚合模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此格局中,中大额、中高风险的广泛区间里仍存在巨大的结构性空白,蕴含大量“长尾人群”——尤其是小微型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自营就业者、生产性农户等小微经营者的融资需求,目前尚鲜有信贷服务机构介入,可以说是普惠信贷市场的蓝海。基于金融科技的赋能模式一定程度上延展了银行、互联网信贷服务商等机构的业务边界,但在进一步市场扩张和下探,或满足存量客户更复杂多元的融资需求时,其商业可持续性均或多或少遭遇挑战,需要通过突破现有模式的局限来应对。
在此背景下,应给予不同特点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更多机会。例如,平安普惠、蚂蚁金服还有微众银行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机构,在相对结构性空白领域深耕。
“未来一定会形成不同层次格局,其中的各类机构都是服务某一部分普惠人群。创新也正在不断弥补某些层次上的空白。”曾刚表示,不同机构在不同的市场中优势各不相同,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范围,决定了“分层”将是普惠金融的一个特点,也是普惠金融的必经之路。
从“单打独斗”到“搭台找角”
需要充分认识到,在可持续发展状态下,扩规模、控风险、降成本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并不会完全消除,能够做到的则是以技术手段和聚合模式将三者移动到新的层面。
在传统借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通常独立完成从贷前申请到贷后管理的全部业务环节,这种“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也一度被移植到普惠信贷领域。“但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体具有金融需求多元、地域分布广泛且分散、风险复杂且识别成本高、金融素养和互联网接受及运用程度参差不齐等特点,而单一金融机构在普惠信贷业务开展中,存在获客渠道单薄、自有数据风控效果不理想、风险自担情况下风险过于集中、资金供给受限从而影响规模成长等诸多问题。”《报告》强调。
基于此,“缺什么找什么”的聚合模式应运而生。
聚合模式是依托金融科技搭建开放平台,将在获客、数据、风控、增信、资金等业务节点中各有所长的机构连接起来,形成有机生态体系的普惠信贷业务模式。
“如果银行单独去开展业务,会有很明显的规模上限和成本瓶颈。”曾刚进一步解释称,聚合模式将每个环节交给具有比较优势的一方,整个贷款流程专业能力的极大提升,使金融服务触达更大范围的客户。
这一模式也得到了监管层的认可。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一届陆家嘴(15.570, -0.15, -0.95%)论坛上,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就表示,要在普惠金融体系中打造竞争有序、相互合作的机构供给市场,鼓励探索如何将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进行合作,建立一种开放系统。
聚合模式逐步落地
事实上,伴随着客观因素推动及前几年的探索,聚合模式已有相对成熟的案例。例如,平安普惠就构建起以融资担保为核心的聚合式借款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融资担保的“信用中介”属性,整合信贷业务链条中各种优势资源,破解小微信贷业务获客难、服务难、风控难、成本控制难的行业“痛点”。
在获客节点,平安普惠联结银联商务、汽车之家等小微生产经营生态链中包括支付、交易、财税结算、金融服务在内的诸类场景服务商;风险节点,除了传统金融机构重视的财务信息、征信数据,大量软信息的挖掘支持信贷服务建立起大数据智能风控模型,还要对借款人进行360度的风险扫描;增信节点,对接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探索采用联合增信机制,进一步分散风险在单一机构的集中度,环节单一机构面对高风险小微人群不敢贷、不愿贷的困境;资金节点,平安普惠引入银行、信托、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资金来源,根据借款人资质和需求匹配最佳资金方案。
截至2018年,平安普惠已累计为1000万借款人提供借款服务,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业务占比超过30%。在管理余额中,小微企业业务占比达50%。在2019年一季度的新增业务中,约60%的借款人在通过平安普惠申请借款时未从银行获得经营类或消费类贷款。
此外,蚂蚁金服在“三农”方面通过多方触达将客户信息数字化后,在风控节点上依托合作方的支持与自身力量,探索出了众多使用农业特色的数据维度和模型算法。在合作中,包含了农业龙头企业、中和农信、第三方保险公司、县域政府、地方金融机构等。截至2018年6月末,蚂蚁金服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服务的“三农”用户数分别达2.37亿户、1.95亿户、1.09亿户;服务了393.5万家农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种养户。
伴随着新模式出现,监管也面临新的挑战。《报告》指出,聚合模式如何被纳入监管框架中,有四个方面需要关注:严格准入,规范不同类型机构间的合作;保持信贷业务监管的一致性;明晰法律关系,厘清责任与风险的承担主体;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