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新浪财经网
防控金融风险不松劲 促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本报记者徐贝贝
防范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一刻也不能松懈。7月27日,银保监会召开全系统2021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座谈会,强调要毫不松懈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其中,加快高风险机构处置、积极应对不良资产集中反弹、严防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以及深入整治保险市场乱象等是重点任务。
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疫情冲击也使金融风险出现了新变化、新情况。专家表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既要守住存量风险化解成效,又要前瞻性地预防增量风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需要监管部门把握好施策的力度和节奏,精准防控,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 下好风险防范“先手棋”
银行业信用风险防控和不良资产处置依旧是监管重点。
受疫情影响,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引发关注。对此,监管部门精准研判风险形势,指导银行前瞻性地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及早处置化解风险。当前,银行业信用风险总体可控。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6%,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由于不良贷款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随着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未来不良贷款仍然面临上升压力。对此,会议要求积极应对不良资产集中反弹。有专家表示,监管方面,要疏通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堵点,同时提高监管力度,为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创造更有利条件。银行方面,应采取审慎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实资产分类,充分暴露不良资产;制定切合实际的收入和利润计划,增加拨备计提和资本补充。
按照“一行一策”“一地一策”原则,加快高风险机构处置是护航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另一项重要工作。2019年以来,个别中小银行风险浮出水面,监管部门果断出手,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稳妥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上半年,已接管的“明天系”6家保险信托机构运行平稳,一批城商行、农商行风险化解取得积极进展,部分高风险信托机构得到妥善处置。
总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健全公司治理是强化风险防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此,上半年银保监会持续开展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公布了第三批违法违规股东,并发布《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守住成效 毫不松懈严防高风险领域
自2017年起,我国加大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力度。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23万亿元。一季度末,影子银行类资管产品、非标债权、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循环规模分别比历史高峰下降五分之一、近四分之一、近五分之一。
针对高风险影子银行的持续高压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监管部门曾通过多个渠道表示“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此次会议也强调了这一点。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在《求是》刊文,强调了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的必要性。文章指出,影子银行风险“燃点低”“烈度大”,如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形成“燎原之势”,贻害无穷。目前,影子银行经过不懈治理,风险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生存的土壤尚未完全铲除,稍一放松监管,极可能全面回潮,导致前功尽弃。
“要防止金融机构再次通过交叉性金融产品无序加杠杆,对各种‘类信贷’新花样必须遏制在初期阶段。要认真落实资管新规,确保存量资管产品整治任务顺利完成。”郭树清在2021年陆家嘴(11.560, 0.00, 0.00%)论坛上说。
防风险的监管定力在房地产领域也有体现。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三线四档”规则试点房地产企业核心经营财务指标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稳步降低。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比上年末回落2.2个百分点。同时,“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得到遏制。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还要严格执行“三线四档”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要求,防止银行保险资金绕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治理乱象 推动金融业务规范发展
风险乱象不止,高压监管不减。上半年,银保监会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共处罚机构1420家次,累计罚没11.55亿元,处罚责任人2149人次。如此大规模的处罚力度彰显监管部门对银行保险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决心。根据会议部署,下一步还要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风险、保险市场乱象以及非法集资风险等。
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确实给市场主体带来了融资便利,但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风险乱象。为此,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重磅措施,补齐监管短板,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快整改,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正本清源。
此外,在保险领域,深入整治市场乱象正在大力推进,保险业市场秩序重塑,业务结构优化,一些名不副实的保险产品得到清理。针对非法集资,会议要求,研究遏制非法金融活动的长效机制,推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