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新浪财经网
日前,央行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消费环境、消费秩序逐步改善,市场预期和信心平稳,加之政策支持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报告》同时称,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重点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在业界专家看来,此次《报告》整体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地,同时结合年初以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最新变化,对2023年货币政策的总体基调和着力点做出阐述,成为下一阶段引导金融支持实体和影响市场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民生银行(3.400, 0.00, 0.00%)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化,仍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要求,但突出“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成为精准有力的施策方向。在扩内需方向下,促消费、扩投资成为货币政策主要发力点。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在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
中国银行(3.210, 0.00, 0.00%)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记者表示:“《报告》坚持稳健基调。《报告》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以及‘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这延续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基调,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去年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浙商证券(10.280, 0.09, 0.88%)认为,“可持续支持力度”“有效增长”等表述体现出央行宽信用政策基调的延续,信贷增速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社融增速在基数影响下,全年或震荡走高。
浙商证券还表示,“有效增长”意味着政策更加注重信贷投放对实体经济拉动的有效性,助力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
来自浙商证券的统计显示,我国中长期贷款增速自去年12月企稳回升,2023年1月为11.2%,较去年11月的低位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自去年6月即已进入回升通道,截至去年12月末为14.7%,较5月低位提高3.3个百分点。
结构性工具仍是重要发力方向
《报告》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消费有力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能。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
就此,梁斯告诉记者:“结构性工具仍是重要发力方向。近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为重点发力方向,在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普惠小微、绿色、科创等领域信贷增速长期保持在20%以上。但在政策继续引导信贷投放的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的逻辑,更加合理地优化信贷投放方式。该支持的继续支持,无法支持的有序退出,形成良性循环,要确保业务发展的可持续。”
温彬还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位置明显前置,“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相比于去年三季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报告中的位置明显前置,2023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配合财政、产业政策稳增长,并扩大精准滴灌范围,呈现“增量、扩面、降价”等特征,在促进宽信用的同时着力调结构、降成本。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成为后续推进宽信用的重要力量,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领域继续扩容,在消费、新市民、能源安全、信息科研等领域预计加码。”温彬认为。
《报告》还提出,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温彬表示,在当前优质企业贷款利率已经偏低、部分地区首套房贷利率已大幅下行、银行净息差收窄至历史低位背景下,未来降息空间进一步收窄。要实现全面降息,还需从存款利率下调入手,拓展空间。此外,针对部分行业的定向降息或是政策的一个重要导向,对存量高利率贷款进行适度调整也是参考方向。
官方数据显示,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2022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12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平均为4.26%,较上年12月下降1.37个百分点。